2024年4月,我国学位法律制度迎来首次全面修订。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新法规不仅加强了对海外学位的监管力度,明确了境外学位授予的资格要求、条件以及相关标准,还规定了境外学位在中国国内的认证准则等。
不少留学生开始担忧:回国学历认证是不是变得更难了?会不会卡得更严了?
今天,新梦想环球教育的李老师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新法规的施行到底对留学生有什么影响~
新法规对留学生有什么影响?
审核或更严格
从今年开始,回国后申请学位认证时,中国教育部会依据新的《学位法》对留学生获得的学位进行严格审核。也就是说,从整体流程到证书结果,学历认证将会变得更加严格。
学生需确保所获学位符合国内学位法的相应标准,尤其是学术成果的原创性和规范性。此外,所就读的学校必须为认证范围内的高校。
同时,新《学位法》明确规定,抄袭、人工代写等都属于学术不端行为,这些行为会影响学位认证,甚至可能导致学位被取消。因此,留学生在学习期间应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要求,保持诚信。
更加保证学位真实价值
新的《学位法》尤为突出教育公平的理念,其对学位授予的流程予以规范,设定了透明的标准,意在杜绝“钻空子”和“水学历”的现象,保证学位的真实价值。
对于留学生而言,这代表着更高的标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更有保障的学位认证。
出入境时长要求严格
在中留服申请系统中,本科生和硕士生一学年内境外学习时间应不少于180天,博士生则要求整个境外学习时长不少于365天。
境外学习时间的完整性对学历认证的效率和结果有着直接影响。在疫情期间,这一要求曾有所放宽,但目前已恢复至原有标准。
因此,在提交学历认证申请时,同学们务必准备好完整、准确的出入境记录,避免因材料缺失或不完整而导致补交材料,进而造成认证时间延误。
认证证书添加写实性描述
从去年6月,中留服在学历认证书中添加了与个人学历经历紧密相关的写实性描述。
如果在留学过程中有过延申课程、未全程在境外学习、在外学习时间短于学制要求、含境内研究经历、弹性学期制,以上五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认证书中通常会被加上特别标注。
留学生如何一次性完成学历认证
去年,中留服公布了一项新的政策变动:若留学生在提交学历认证申请后接到“不予受理通知单”,将不再有机会补充材料或进行复核。
根据官方答复,留学生收到“不予受理通知单”的情况共有11种。其中最容易踩雷的有2种:未能按要求提供材料和无故重复提交材料。
学历认证需要的材料多且复杂,任何一种材料的缺失都可能会导致认证失败。大家在学历认证申请时一定要严格按要求提交材料,并尽量一次性准备齐全,以提高认证成功率,避免因材料不足导致认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