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教育大国,每年都会有无数的海外学生申请美国名校,在美国大学先后提高学费的情况下,仍然有不少留学生们把目光对准美国大学。美国留学到底有哪些优势,不信,一起来看。
美国大学优异的创新机构
从创新机制来看,美国大学的创新是以个人兴趣为导向的,不像国内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以美国密歇根大学为例,该校机械系的教授、副教授、助教加在一起总共60位,但他们确有60个创新团队,如果遇到不同的项目,这些创新团队还能再组合,因此,整个系的创新小组可能远超过100个。
而国内300多为教授,捆绑在十几个教研所里,真正做科研创新的也就是这十几个研究所的个别教授...
从组织结构方面来看,在美国大学虽然只有60个科研人员,但创新性研究的点可能不止60个。
而在国内,科研项目往往就局限于十多个科研院所,因为一个所里往往集结了一个学科带头人、所长,还有几个正教授,若干副教授,一批博士后和一大批学生。底下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生,这些人的研究方向、任务都是由所长从上到下指派过来的。
而国家在科研经费的拨款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别,美国大学的科研经验是分项目分散投资,而国内的科研经费则是国家集中的拨款方式,这对于一些及时项目的研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领先世界的教学改革
在知识爆炸的社会里,很多新知识大家都希望学,但是学时有限,怎么办?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叫Justin time。还是以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系的工程教育改革为例,每几年就要改一次,但这样的改革不是一改就不变了,直到现在还在不断的变革中。
美国大学的教学改革怎么进行?首先,要在改革前做调查,任何的改革不是平白无故、没有依据地改,而是要根据调研资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来改。
以前就有过这样一个调查:从密歇根大学机械系毕业的学生在很多行业工作,第一类是毕业20年的,第二类毕业10年,第三类毕业5年。于是,调查分成两类,一类是大学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在他们职业生涯当中有多重要?第二是密歇根大学的教育对他们有没有用?
从分析调查表就可以看到,哪些课程设置对学生职业生涯重要,哪些是工程教育体系里的不足之处,哪些是学校认为重要而毕业生觉得不重要的,还有哪些是毕业生认为很重要但学校的教育里没有注重的?
公平的奖、助学金制度
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吸引和投资,即使你是国际学生,只要在各方面都很优秀,申请到减免学费、全额或部分奖学金的机会也非常大。而且,只要学生在校表现出色,奖学金可以支持在美学习期间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这在其他留学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灵活有效的学分制
美国的高等院校实行学分制,只要学生完成了必修课程和规定学分就可以毕业并获得相应的学位。因此,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实施,学生完全有可能在三年内完成本科课程、或在一年内完成硕士课程;也可能同时获得主修加辅修学位、双学位或三个学位,而不需要花费两至三倍的时间和费用。
自由开放的专业选择
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发展,美国很多学校不要求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选择明确的专业方向,除了某些专业特殊要求的课程,本科一、二年级的课程基本上是为所有学生共同设置的。
在三、四年级时候自主选择专业。有些学生选择了某专业,希望更改,也可以随时提出申请,重新选择。另外,在申请攻读研究生学位时,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与本科不同的专业。
对我们而言,留学生活远并不止是大家眼中看到的光鲜亮丽…留学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只有留学生才有的体会,希望你知道!
留学意味着比国内大学高出数倍的学费。
在美国,普通公立大学学费大多在4-5万美元左右,私立大学学费六七万美元都很常见。在国内,普通大学学费平一般在5000-7000元左右。留学意味着你需要比在国内上学多交数倍学费。
与美国本土学生相比,国际生要比他们多交3倍以上的学费。除了学费,还有其他生活费、书本费、交通费等更是不用说。而且,在多数美国大学,允许国际生申请的奖学金并不多。即便有,奖学金的要求也异常严苛。
留学意味着远离自己的家乡上万公里。
以美国为例,中国跟美国中间间隔着大西洋和太平洋,这样的距离就算在地图上看,也是遥遥相望。每年,数十万学生千里迢迢来到美国求学,大多数人只能寒假或暑假回家一次,而有的人甚至一年或几年才回家一次。
留学意味着自己再也不能随随便便说回家就回家,受委屈了、想爸妈了再也不能上午买票下午到家,再也不能周五上课想嗦粉,周日就坐在从小吃到大的早餐店里吃饭。
留学意味着多数节日你都不能和家人在一起。
对于留学生而言,平时的生活还好,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Presentation、Essay、Workshop忙起来忘记时间。
但每当节日的时候,远在他乡的我们总会倍感孤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的节日里,我们无比怀念能与家人一起围坐吃团圆饭,一起赏月、一起包粽子、一起在饺子里塞硬币然后期待自己能吃到。
留学意味着你要24*7小时输入输出英语。
无论你在国内是说普通话、广东话、云南话、四川话、山东话还是什么方言,出国之后你只能切换到一种语言模式——英语。
上课用英语、课本用英语、考试用英语、论文用英语、吃饭用英语……相比母语是英语的同学,或许你需要比他们多花3倍的时间在学习上才能达到相同的学习效果。
留学意味着入乡随俗。
在一个地方都要适应了解这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比如在美国,无论吃饭还是住酒店都是需要额外交小费的,刚来美国谁没经历过“我要给多少消费”这样的困惑?
还有美国各州不同的法律;还有朋友分很多种,有的朋友可以一起出去玩,但保持独立私人空间;还有最好早点适应的快餐文化,以及早点锻炼好自己的厨艺。